海南日報2023年2月6日 A8版
“博士村長”活躍在田間地頭促農增收,“銀發精英”聚集在城鄉之間發揮余熱、青年人才揮灑汗水勤勉工作……今天的三亞市崖州區,不同專業特長、不同職業崗位、不同能力水平的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長。
強化制度創新、搭建引才平臺、用心用情做好服務保障;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如今,源源不斷的人才優勢正在轉化為崖州澎湃不竭的發展優勢,以“1+3+2”工作體系為引領,為全面推進區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柔性引才盤活人才資源
下村就是上班,走到田間地頭,戴起草帽,挽起褲子,“博士村長”楊小鋒在熟悉的三亞崖州區城西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栽培技術指導。
教技術、出思路、解難題,楊小鋒和團隊成員一起察村情、促發展。推廣優質青瓜、豇豆等種植提高村集體收入;建筑技術培訓讓村民掌握“一技之長”拓寬增收渠道;“綠肥+制種+瓜菜”等模式探索讓土地生金;地力提升和豇豆減藥技術推廣讓傳統產業提質……
“要用實際行動,讓百姓看到實實在在的效益,讓大家的日子越來越紅火?!边@是楊小鋒團隊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區17個“博士村長”團隊的初心使命。
人才是如今最急需也是最稀缺的資源,如何“彎道超車”搶占人才招引制高點?崖州區委書記樊木有信心:“不求為我所有,但求為我所用。崖州坐擁科技城‘人才’富礦,就要善于借力蓄能,柔性引才盤活人才資源,挖掘最大效能?!?/p>
聚焦當前鄉村振興面臨的產業發展速度慢、村集體經濟底子薄、“造血”能力弱、人才資源短缺等重點難題,2022年崖州區積極探索“農業+科技+博士村長”發展模式,從入駐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的11所涉農高校、崖州灣種子實驗室等科研機構創新聘任122名博士人才,組成17個“博士村長”工作隊,按照“一幫一”模式銜接服務17個村,圍繞挖掘特色產業、實施項目合作、轉化科研成果、開展農技指導等內容,充分發揮博士人才在引領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的智力和科研技術優勢。
在“博士村長”模式加快高層次人才向鄉村振興一線聚集的同時,一批“銀發精英”則匯聚百姓最關注的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聚力獻智。
“我們探索‘以才引才’‘以才薦才’用好候鳥人才,陸續引進教育、衛生系統‘銀發精英’11名,成立3個名醫工作室、4個名師工作室,輻射帶動一批教育衛生專業技術人才,組建崖州候鳥人才志愿服務隊,賦能崖州精神文明建設?!毖轮輩^組織部部長孫濤濤說。
深度分析自身優勢和市場前景,圍繞特色產業鏈整合各方資源精準推進柔性引才,崖州區積極克服剛性引才的天然劣勢和瓶頸,充分發揮區城融合重點產業、重大項目、重要幫扶等方面的綜合資源優勢,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靈活渠道,以不求常在、但求常來的開放姿態,打造近悅遠來、才智集聚的“強磁場”,借腦借智勇闖區域創新發展新路。
人才賦能聯動項目發展
人才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資源,項目是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兩者如何精準匹配,碰撞出“1+1>2”的火花?
南京農業大學姜愛良團隊攜手抱古村發展睡蓮產業;三亞華大研究院方曉東團隊牽手南山村力促南繁成果就地轉化;海南農科院三亞研究院魏立民團隊在赤草村探索林下經濟發展新方向……
崖州區區長童立艷表示,崖州區堅持以人才為核心,以項目化推進工作求實效,積極搭建平臺,探索“引進一名高端人才(團隊)、落地一個重大項目、帶動一個產業發展”的模式,努力實現“以人才帶項目、以項目聚人才”的良性循環。
冬日的崖州區三公里村暖意融融,田間的鮮食玉米新品種長勢喜人,三公里村數字生態農業基地正在加速建設,果香四溢的芒果即將擁有自己的品牌……這是崖州區與廣東省科學院合作迎來的新成效。
搶抓重點園區快速崛起、自貿港科創高地建設機遇,用機遇吸引人才,崖州區將人才牢牢“鑲嵌”在項目鏈上。
以人才為支撐提質傳統產業。用好南繁溢出成果,農業專家駐田指導,加大“新奇特優”農業品種的引種和立體綠色種植等新技術的推廣,不斷提高農業畝產價值;高標準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攜手知名科學院所,高標準打造瓊粵科技合作城、建設4個院士技術創新中心等,推進一、二、三產業有機融合,在農業新賽道做出新意、有新成果。
以人才為支撐推動前瞻布局。邀請文藝人才謀劃推動藝術小鎮、創意花集等打造,為美麗鄉村建設拓展新路子;攜手上海世外、寰島等知名教育機構,持續布局優質教育供給,不斷健全公共服務體系,提升區域發展“軟實力”。
以人才為支撐厚植生態底色。力促大唐、華能等加快布局崖州,推動大唐三亞60兆瓦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項目、華能南山電廠2×46萬千瓦級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機組擴建項目、三峽崖州100兆瓦農光互補蔬菜大棚+儲能光伏項目,發展綠色低碳經濟;用好院士資源,加強區域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中心漁港含鹽廢水處理、崖州灣海岸帶修復等工程打造“秀美崖州”。
制度創新構建人才樂園
為引育、留住年輕人才,崖州區創新推出“雇員制”管理模式,從頂層設計建立用人制度、雇員員額統籌動態管理、打破工資“無為”模式,著力營造比擔當、比實干、比貢獻的良好氛圍,有效吸引一批優秀人才扎根基層。
以制度創新為抓手,崖州區著力營造人才最優“生態圈”,全力培養人才、團結人才、引領人才、成就人才,團結和支持各方面人才為黨和人民事業建功立業。
創新設計平臺力促人才引育。探索“平臺+資本+市場”模式,崖州區與深圳人才集團合作成立海南鵬崖國際人才集團,實施人才項目、“產學研”融合,交流培訓等領域合作,發揮市場化資源配置優勢,推動人才工作創新發展;依托農業科研單位、產業園區、龍頭企業等載體建立“崖州區南繁人才小院”綜合性服務平臺,為專家人才下沉基層一線開展技術推廣應用、科研成果轉化、人才培訓等活動提供精準需求對接及人才政策服務,推動專家服務鄉村振興長效化、常態化。
抓好制度設計做優發展環境?!伴_年第一課”全員培訓讓干部“收心”更“專心”,全年按照“分級分類、全員覆蓋”原則,全面開展各行業、系統干部職工專業化大培訓;選派60名干部與企業項目“結對子”,“點對點”服務60家企業;實施“揭榜掛帥”攻關行動,發動12家機關、企事業單位認領12個區級“揭榜掛帥”榜單攻堅任務,推動從“揭榜”到高質量“履榜”,不斷提升干部能力素養,為想干事者爭取平臺、為能干事者搭建舞臺。
聚力整合資源做好服務保障。建立健全區領導聯系服務專家人才制度,區四套班子領導、各村社區、居“兩委”干部至少“一對一”聯系服務1名專家人才;開設區級人才政務服務“單一窗口”,設立人才服務專職“崖小二”;黨建引領加大教育、醫療等優質民生資源投入,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確保人才在崖州“身安心安、身入心入”,匯聚區域發展強大合力。
熱心發現人才、誠心使用人才,精心愛惜人才、用心聚集人才,群賢畢至、群星璀璨的崖州生機盎然。
博士駐村手記
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2022年5月,為響應崖州區政府助力鄉村振興的號召,我們單位成立了“廣東省科學院海南產研院博士駐村團隊”,由4名博士和4名碩士組成,團隊成員的研究方向涵蓋了農作物育種、病蟲害防治等專業,我有幸作為隊長組織協調團隊對接三公里村,為村民帶去技術和服務。
通過調研,我們找到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的切入點,并對駐村工作進行了初步規劃,將工作要點放在三個方面并著手實施。
一是將三公里村芒果產業與本單位芒果綠色生產技術進行結合,在三公里村進行綠色芒果生產技術的推廣,通過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提高芒果品質、開展綠色產品認證等行動帶動當地芒果種植戶共同打造三公里芒果品牌,提高芒果產業經濟收益;二是結合廣東省科學院在三公里村建設的“生態農業示范基地”項目,帶動當地村民參與到“南繁CRO服務”中,為村民提供南繁基礎知識和技能的集中培訓,培訓南繁技術工人,在南繁季可以通過南繁服務獲得部分勞務費用,增加村民的經濟收益;三是在基礎教育方面發揮我們的特長、為鄉村教育貢獻一份力量,與三公里小學建立幫扶計劃,通過為學生捐贈課外讀物、進行科普教育講座等形式拓展學生們對科學的認識,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
回顧這半年多的駐村工作,有艱辛更有歡樂和收獲。我們團隊的成員在單位都有各自的科研任務和指標需要完成,自團隊成立以來,大家積極協調自己的工作時間和安排,盡可能參與到鄉村服務工作中,大家都希望通過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可以為村民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
從2022年5月至今,我們團隊到三公里村下村服務50余人次?,F在,我們原定的工作計劃正在逐項展開,更加堅定了我們完成駐村工作任務的信念。希望我們的參與能夠為三公里村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助力。
——廣東省科學院海南產業技術研究院秦元霞
撰文:肖皇
本文有節選,原報道鏈接:
1.三亞崖州區:打造近悅遠來、才智集聚“強磁場”
http://hnrb.hinews.cn/html/2023-02/06/content_58471_15768539.htm
2.博士駐村手記 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http://hnrb.hinews.cn/html/2023-02/06/content_58471_15768541.htm